我要入驻

去一键提交资料

扫一扫

手机服务更方便

快乐美牙手机版

牙龈炎

2022-03-23 浏览量 :958 点赞量 :0

牙龈炎是局限于牙龈组织的炎症


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,牙龈局部痒、胀、不适、口臭等


主要通过洁治术(洗牙),局部冲洗、用药,手术等进行治疗


去除刺激因素后可自愈


什么是牙龈炎


定义


牙龈炎是一种常见的牙龈疾病,主要是指由牙菌斑引发的牙龈组织的炎症。


牙龈呈粉红色,覆盖于牙槽骨表面,包裹牙齿。


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,是沉积在牙面、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。


牙菌斑是出现牙龈炎的始动因子,容易导致牙龈炎的因素包括牙齿不整齐、牙齿拥挤、食物嵌塞等。妊娠期龈炎和青春期龈炎还与体内激素水平有关系。


分型


菌斑性龈炎


又称慢性龈炎、慢性龈缘炎或单纯性龈炎,是牙龈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。一般是牙菌斑的长期刺激下,引发的牙龈炎症,下前牙区最为显着。


青春期龈炎


发生于青春期前后的慢性牙龈炎,受内分泌影响,男女均可患病。牙菌斑仍是青春期龈炎的主要病因。青春期内分泌的改变,可促进牙龈对牙菌斑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,或使原有的炎症加重。


妊娠期龈炎


女性在妊娠期间,由于激素水平升高,原有的牙龈炎症加重,分娩后病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。加重原因有两个,一是妊娠期女性不注意口腔卫生,二是孕酮升高的影响。


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


发生于龈缘和龈乳头的急性炎症和坏死,一般是在已有慢性牙龈炎或牙周炎的基础上,多种微生物(如梭形杆菌、螺旋体等)引起的。当人体局部抵抗力降低时,这些微生物的毒性物质可导致出现病损。起病急,疼痛明显。


急性龈乳头炎


病损局限于个别牙间乳头的急性炎症,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牙龈急性病损。一般是牙龈乳头处食物嵌塞、邻面龋尖锐边缘的刺激、充填体的悬突等刺激引起的。


发病情况


牙龈炎的患病率很高,世界各地区、各种族、各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发生,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患病率为70%~90%,成人患病率为70%以上。


几乎所有人都有可能在生命的某个时期患有程度不一的牙龈炎。


牙龈炎最早可发生于3~5岁的儿童,患病率和严重性也会随着年龄上升而逐渐增长,至青春期达到峰值,随后,如果没有很好的口腔卫生维持,牙龈炎的患病率也会处于较高的水平。


你可能关注的问题


牙龈炎和牙周炎一样吗?


不一样。两者在牙槽骨是否有吸收、病变部位以及病变深浅方面有区别。


牙龈炎的主要病因是牙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长期刺激而导致的炎症,病变局限在牙龈表面。


牙周炎是由牙龈炎发展而来的。牙菌斑持续性破坏牙周组织,形成牙周袋。随着牙周袋加深,存积大量的牙菌斑、牙石等,病变累及牙周深部的组织,导致了牙槽骨吸收。


牙龈炎用什么药?


牙龈炎用药主要为局部上药,不建议口服抗菌药物。


牙龈炎患者应到医院进行洁治(洗牙),去除菌斑和牙结石后,多可几天内痊愈。


牙龈炎严重时,临床常用1%~3%过氧化氢液、0.12%~0.2%氯已定进行牙龈局部的冲洗,必要时使用抗氧化剂局部上药,可快速缓解症状。氯己定含漱液可抑制细菌生成,防止菌斑在牙龈堆积。


牙龈炎怎么治好得快?


快速消除牙龈炎症的方式是及时到医院就诊,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法。


牙龈炎主要是由牙菌斑引起的牙龈组织炎症,一般可通过洁治术,彻底去除菌斑、牙石刺激因素后,炎症即可消失。炎症较重者,可通过局部上药控制炎症。


出现牙龈出血、红肿、胀痛以及食物嵌塞等情况时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。


病因


致病原因


牙石:牙菌斑未及时清理,在牙齿表面发生钙化,形成牙结石。


牙齿错位、拥挤:容易导致食物残渣不容易清理,形成牙菌斑。


食物嵌塞:食物嵌塞后如果不及时清理,容易导致细菌滞留。


牙齿治疗不规范:不规范的牙齿治疗、修复体尺寸不合容易形成牙菌斑不易清理的角落。


诱发因素


口呼吸:容易导致口腔干燥,不利于健康的口腔环境。


吸烟:吸烟会破坏口腔内的正常微生物环境,容易导致优势菌的变化。


其他:高血糖、营养缺乏、血液疾病、药物和激素使用等。


发病机制


牙龈处与外界相通,湿润的环境利于细菌滋生,进食后若不及时清洁口腔,容易为细菌繁殖提供丰富的营养。


细菌在牙龈和牙齿的交界处聚集,形成牙菌斑。堆积的牙菌斑及其中的有害物质长期作用于牙龈,引起炎症。


牙石、不良修复体、食物嵌塞、牙错位拥挤及口呼吸等均可促使菌斑积聚,引发或加重牙龈的炎症。


症状


主要症状


牙龈出血:咬坚硬的食物或刷牙时会有牙龈出血。


牙龈颜色变深:正常的牙龈颜色是粉红色的,发炎后颜色会变深,呈鲜红或暗红色,表面光亮,龈乳头更加明显。


牙龈肿胀:正常的牙龈是比较薄的,贴合牙齿,发炎后会变厚,变圆钝、肥大,牙龈与牙齿之间出现缝隙。严重者也有可能出现糜烂或肉芽增生。


牙龈质地变软:正常的牙龈紧密的贴合牙齿,比较薄,质地坚韧,发炎后出现肿胀,质地会变软。


触痛:牙龈炎严重时,碰触牙龈会出现疼痛。


口臭:有些人患牙龈炎后会出现口臭。


并发症


牙周炎


牙龈炎如未及时治疗,可能发展成为牙周炎。会出现持续的胀痛,能够明显感觉到疼痛的部位,可以看到疼痛部位有龈乳头充血、肿胀。


就医


就医科室


口腔科


当出现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、牙龈肿胀、颜色变深、质地变软等症状时,建议尽快就医。


就医准备


就诊须知:挂号、资料准备、常见问题


就医提示


就医前保持口腔卫生。


就医准备清单


症状清单


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、特殊表现等


是否出现牙龈红肿、牙龈出血等症状?


刷牙才出血还是牙龈会自发出血?


刷牙出血后,是否可以自行止血?


牙龈痛是突然出现,还是一直隐隐约约的痛?


是否有口臭?


病史清单


牙齿受过伤吗?


平时如何进行口腔清洁?


是否伴有其他疾病,如高血糖、营养缺乏?


检查清单


近半年的检查结果,可携带就医


X线牙片


用药清单


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,如有药盒或包装,可携带就医


局部用药:1%~3%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、复方硼砂含漱液、呋喃西林含漱液、盐酸米诺环素软膏


诊断


诊断依据


牙龈炎的的诊断方法是通过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,必要时进行X线检查明确是否已进展为牙周炎。


病史


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;牙齿错位、拥挤等。


临床表现


症状


刷牙或食用较硬食物时会牙龈出血,有牙龈的肿胀、颜色变深、不适、疼痛等。


体征


牙齿有牙菌斑、软垢、牙石等;牙龈颜色变为鲜红色或深红色,质地变软、肿胀。


探诊会引起出血。


X线检查


X线检查可以检出是否出现了牙槽骨吸收。


牙龈炎时牙槽骨无吸收,如果出现了牙槽骨吸收,则已经发展为牙周炎。


检查时应避免佩戴金属首饰。


鉴别诊断


牙周炎


牙周炎会出现结缔组织附着丧失,X线检查会发现牙槽骨的吸收。牙龈炎无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。


血液相关疾病


血液相关疾病会出现自发性出血,而牙龈炎只有探查、刷牙等受到外部刺激的时候才会出现出血。


治疗


治疗原则


牙龈炎首先要去除病因,控制菌斑、彻底清除牙石;部分炎症较重者,可局部用药治疗。对于少数牙龈纤维增生明显、炎症消退后牙龈形态仍不能恢复正常的患者,可施行牙龈成形以恢复牙龈的生理外形。


一般治疗


洗牙


一般的牙龈炎通过洗牙去除牙菌斑等刺激因素后,即可在1~2周内恢复。如果有不合适的修复体,也需要由牙科医生进行纠正。


建议在育龄期女性在孕前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,及时进行口腔清洁并治疗口腔疾病。


药物治疗


局部使用氧化剂如1%~3%过氧化氢溶液局部擦拭、冲洗和反复含漱。


必要时,在清洁后的局部也可涂布或贴敷抗厌氧菌的制剂。


妊娠期女性,牙龈炎症明显、龈袋有溢脓时,可用1%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冲洗,加强漱口。


需要注意的是,所有药物均应遵医嘱使用,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。


手术治疗


适应证


牙龈增生明显,炎症消退后牙龈形态仍不能恢复正常者,可行牙周手术进行治疗。


体积较大的妊娠期龈瘤可手术切除。手术时机应尽量选择在妊娠期的4~6个月内,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。


手术方法


包括牙龈切除术或牙龈成形术,恢复牙龈生理外形。


预后


治愈情况


通过积极的治疗,牙龈的颜色、质地、形态均可恢复健康的状态,预后良好。


危害性


牙龈炎可导致牙龈红肿、出血、口腔异味等问题,刷牙或食用硬性食物时可能会牙龈出血。


牙龈炎是一种可反复发作的疾病,如果后续不注意口腔卫生、牙齿清洁,可以再次导致牙龈炎。


牙龈炎如果不积极治疗,最终累及深层牙周组织时,可能会出现牙周炎。


日常


日常管理


饮食管理


少食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。


多食用新鲜的蔬菜、水果,补充日常所需维生素和矿物质。


多饮水。


生活习惯


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,每天至少刷两次牙,最好在每次进食后刷牙,每次刷牙至少2~3分钟,各牙面均要刷到。


手持牙刷柄,刷毛指向牙根方向,与牙长轴大约呈45°角,轻微加压,使刷毛部分进入牙龈沟内,部分置于牙龈上,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。


刷上前牙舌面时,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,使前部刷毛接触龈缘,自上而下拂刷。刷下前牙舌面时,自下而上拂刷。


刷咬合面时,刷毛指向咬合面,稍用力做前后短距离来回刷。


使用软硬适中的牙刷,既能有效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,又不会损伤牙龈。


可以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,也可以辅助使用水牙线冲洗牙缝。


戒烟限酒、不嚼槟榔;减少茶叶、咖啡等易使牙面着色的食物摄入。


规律作息,减轻压力,调节心情,积极运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身体抵抗力。


预防


规律、正确刷牙,早晚两次,使用牙线清洁牙缝。


每6~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,必要时洗牙。


预防妊娠期牙龈炎,在准备怀孕前,就应该及时治疗原有的慢性牙龈炎。在妊娠期间都要通过正确刷牙等方式严格控制牙菌斑,减少妊娠期牙龈炎发生的可能。


培养刷牙后观察牙龈的习惯,如果发现颜色、质地、形态的改变或出现牙龈出血,应积极就医进行治疗。

相关推荐
  • 牙龈炎

    牙龈炎

    牙龈炎是局限于牙龈组织的炎症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,牙龈局部痒、胀、不适、口臭等主要通过洁治术(...

    标签: 牙龈炎 牙周炎 洗牙 牙龈
  • 小儿坏死性溃疡性龈炎

    小儿坏死性溃疡性龈炎

    小儿坏死性溃疡性龈炎主要是致病菌侵入牙龈组织,引起牙龈坏死、溃疡,牙龈乳头消失,可有特殊腐败臭味...

    标签: 牙龈坏死 牙龈溃疡 牙龈炎
  • 急性颌下淋巴结炎

    急性颌下淋巴结炎

    急性淋巴结炎中以颌下淋巴结炎最为多见,是最常见的小儿急性感染,多见于学龄前后的儿童,也可见于成人...

    标签: 急性淋巴结炎 口腔感染 牙龈炎
  • 牙龈增生

    牙龈增生

    牙龈增生指牙龈组织的细胞成分增多所致的牙龈体积增大,可见于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龈组织感染性疾病,...

    标签: 牙龈瘤 牙龈疼痛 牙龈增生 牙龈炎
  • 热门标签
    牙齿矫正 牙齿种植 蛀牙 超声波洁牙 烤瓷牙 牙齿正畸

    分享

    快乐美牙一口好牙
    为用户甄选安全,优质的口腔诊所
    600
    +

    入驻机构

    1,807
    +

    入驻医生

    200
    +

    运营团队

    12,000
    +

    服务患者